资讯

承天示优,优品至上。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怎样数峰)

承天示优官方账号 2022-12-06 资讯 803 views 0

今天的文章给大伙介绍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怎样数峰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记得不要忘记收藏下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宝石在红外光的照射下,引起晶格(分子)、络阴离子团和配位基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并吸收相应的红外光而产生的光谱称为红外光谱。19世纪初,人们通过实验证实了红外光的存在。20世纪初,人们进一步系统地了解了不同官能团具有不同红外吸收频率这一事实。1950年以后出现了自动记录式红外分光光度计。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1970年以后出现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近年来,红外测定技术如反射红外、显微红外、光声光谱以及色谱-红外联用等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红外光谱法在宝石鉴定与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

能量在4000~400cm-1的红外光不足以使样品产生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而只是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跃迁。由于每个振动能级的变化都伴随许多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红外光谱属一种带状光谱。分子在振动和转动过程中,当分子振动伴随偶极矩改变时,分子内电荷分布变化会产生交变电场,当其频率与入射辐射电磁波频率相等时才会产生红外吸收。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①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②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例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等。而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具红外活性。

(一)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多原子分子由于原子数目增多,组成分子的键或基团和空间结构不同,其分子真实振动光谱比双原子分子要复杂,但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很好的近似,分子一切可能的任意复杂的振动方式都可以看成是有限数量的且相互独立的和比较简单的振动方式的叠加,这些相对简单的振动称为简正振动。

(二)简正振动的基本形式

一般将简正振动形式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变形振动)。

1.伸缩振动

指原子间的距离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通常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对同一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的频率要稍高于对称伸缩振动,而官能团的伸缩振动一般出现在高波数区。

2.弯曲振动(又称变形振动)

指具有一个共有原子的两个化学键键角的变化,或与某一原子团内各原子间的相互运动无关的、原子团整体相对于分子内其他部分的运动。多表现为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变形振动又分为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振动。面内变形振动又分为剪式和平面摇摆振动。面外变形振动又分为非平面摇摆和扭曲振动(见图2-2-12)。

图2-2-12 简正振动的基本形式

“+”表示运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运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三)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位于可见光和微波区之间,即波长约为0.78~100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通常将整个红外光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远红外光区

波长范围为25~1000μm,波数范围为400~10cm-1。该区的红外吸收谱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在宝石学中应用极少。

2.中红外光区

波长范围为2.5~25μm,波数范围为4000~400cm-1。即振动光谱区。它涉及分子的基频振动,绝大多数宝石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区。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类型,在宝石学中应用极为广泛。通常将这个区间分为两个区域,即称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基频振动区(又称官能团区),在4000~1500cm-1区域出现的基团特征频率比较稳定,区内红外吸收谱带主要由伸缩振动产生。可利用这一区域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去鉴别宝石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指纹区分布在1500~400cm-1区域,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红外吸收谱带。该区的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结构不同的分子显示不同的红外吸收谱带,所以这个区域称为指纹区,可以通过该区域的图谱来识别特定的分子结构。

3.近红外光区

波长范围为0.78~2.5μm,波数范围为12820~4000cm-1,该区吸收谱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所致。如绿柱石中OH的基频伸缩振动在3650cm-1,伸/弯振动合频在5250cm-1,一级倍频在7210cm-1处。

二、仪器类型和测试方法

按分光原理,红外光谱仪可分为两大类:即色散型(单光束和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不足是自身局限性较大,扫描速度慢,灵敏度和分辨率低。目前在宝石测试与研究中,主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首先是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经检测器(探测器—放大器—滤波器)获得干涉图,由计算机将干涉图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光谱(见图2-2-13至2-2-15)。其特点是:扫描速度快,适合仪器联用;不需要分光,信号强,灵敏度高。

图2-2-1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图2-2-1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内部结构

图2-2-1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用于宝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试方法可分为两类,即透射法和反射法。

1.透射法

透射法又可分为粉末透射法和直接透射法。粉末透射法属一种有损测试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样品研磨成2µm以下的粒径,用溴化钾以1:100~1:200的比例与样品混合并压制成薄片,即可测定宝石矿物的透射红外吸收光谱。直接透射法是将宝石样品直接置于样品台上,由于宝石样品厚度较大,表现出2000cm-1以外波数范围的全吸收,因而难以得到宝石指纹区这一重要的信息。直接透射技术虽属无损测试方法(见图2-2-16),但从中获得有关宝玉石的结构信息十分有限,由此限制了红外吸收光谱的进一步应用。特别对于一些不透明宝玉石、图章石和底部包镶的宝玉石饰品进行鉴定时,则难以具体实施。

2.反射法

红外反射光谱是红外光谱测试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目前在宝玉石的测试与研究中备受关注,根据采用的反射光的类型和附件分为:镜反射、漫反射、衰减全反射和红外显微镜反射法。红外反射光谱(镜、漫反射)在宝石鉴定与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透明或不透明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表征,有助于获取宝石矿物晶体结构中羟基、水分子的内、外振动,阴离子、络阴离子的伸缩或弯曲振动,分子基团结构单元及配位体对称性等重要的信息,特别是为某些充填处理的宝玉石中有机高分子充填材料的鉴定提供了一种便捷、准确、无损的测试方法(见图2-2-17)。

基于宝石样品的研究对比和鉴定之目的,可分别采用Nicolet5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镜面反射附件和TENSOR-27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漫反射附件”。在具体测试过程中,视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段测试的方法(即分为4000~2000cm-1,2000~400cm-1)对相关的宝石样品进行测试。考虑到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中,由于折射率在红外光谱频率范围的变化(异常色散作用)而导致红外反射谱带产生畸变(似微分谱形),要将这种畸变的红外反射光谱校正为正常的并为珠宝鉴定人员所熟悉的红外吸收光谱,可通过Dispersion校正或Kramers Kronig变换的程序予以消除。具体方法为:若选用Nicolet550型红外光谱仪的镜面反射附件测得宝石红外反射光谱,则采用OMNIC软件内Process下拉菜单中Other Correc-tions里选择Dispersion进行校正;同理,若采用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的“漫反射附件”测得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可用其OPUS软件内谱图处理下拉菜单中选择Kramers Kronig变换予以校正(简称K-K变换)。下文中,将经过Dispersion校正或K-K变换的红外反射光谱,统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图2-2-16 充填处理翡翠红外吸收光谱(透射法)

图2-2-17 白玉及其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经K-K转换)

三、宝石学中的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是宝石分子结构的具体反映。通常,宝石内分子或官能团在红外吸收光谱中分别具自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依据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的数目、波数位及位移、谱形及谱带强度、谱带分裂状态等项内容,有助于对宝石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表征,以期获得与宝石鉴定相关的重要信息。

1.宝石中的羟基、水分子

基频振动(中红外区)作为红外吸收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类型,在宝石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通常将中红外区分为基频区(又称官能团区,4000~1500cm-1)和指纹区(1500~400cm-1)两个区域。

自然界中,含羟基和H2O的天然宝石居多,与之对应的伸缩振动导致的中红外吸收谱带主要集中分布在官能团区3800~3000cm-1波数范围内。而弯曲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则变化较大,多数宝石的红外吸收谱带的位1400~17000cm-1波数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羟基或水分子的具体波数位置,亦受控于宝石中氢键力的大小。至于具体的波数位,则主要取决于各类宝石内的氢键力的大小。与结晶水或结构水相比,吸附水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宽谱带中心主要位3400cm-1处。

例如,天然绿松石晶体结构中普遍存在结晶水和吸附水,其中由羟基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位于3466cm-1、3510cm-1处,而由v(MFeCu—COH)伸缩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则位于3293cm-1、3076 cm-1处,多呈较舒缓的宽谱态展布。同时,在指纹区内显示磷酸盐基团的伸缩与弯曲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

反之在官能团区域内,吉尔森仿绿松石中明显缺乏天然绿松石所特有的由羟基和水分子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同时显示由高分子聚合物中

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2925cm-1)、vs(CH2)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2853cm-1),同时伴有vas(CH3)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2959cm-1)。指纹区内,显示碳酸根基团振动的特征红外吸收谱带。测试结果表明,俗称吉尔森法绿松石实属压制碳酸盐仿绿松石。(见图2-2-18)。

图2-2-18 绿松石与仿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R%为反射谱,A%经K-K转换)

同理,根据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与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红外吸收光谱中有无水分子伸缩振动致吸收谱带而给予区分。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是在高温熔融条件下结晶而成,故其结构通道内一般不存在水分子;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是在水热条件下结晶生长而成,在其结构通道中往往存在不等量的水分子和少量氯酸根离子(矿化剂)。

2.钻石中杂质原子的存在形式及类型划分

钻石主要由C原子组成,当其晶格中存在少量的N、B、H等杂质原子时,可使钻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导热性、导电性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有助于确定杂质原子的成分及存在形式,并作为钻石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见表2-2-1)。

表2-2-1 钻石的类型及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3.人工充填处理宝玉石的鉴别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并以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等官能团为骨架,通过与固化剂反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聚合物类的环氧树脂,多以充填物的形式,广泛应用在人工充填处理翡翠、绿松石及祖母绿等宝玉石中。环氧树脂的种类很多,并且新品种仍不断出现。常见品种为环氧化聚烯烃、过醋酸环氧树脂、环氧烯烃聚合物、环氧氯丙烷树脂、双酚A树脂、环氧氯丙烷-双酚A缩聚物、双环氧氯丙烷树脂等。由图2-2-16可以看出,与蜡质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明显不同的是,在充填处理翡翠中,环氧树脂中由苯环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弱谱带位3028cm-1处(图中蓝圈处);与之对应由vas(CH2)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位2922cm-1处,而vs(CH2)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则位2850cm-1处(图中红圈处)。

利用镜反射附件对底部封镶的天然翡翠饰品(如铁龙生)进行红外反射光谱测试时,要注意排除粘结在贵金属底托上的胶质物的干扰,因为贵金属底托起到背衬镜的作用,由此反射回的红外光一并穿透胶质物和未处理翡翠样品,有时易显示充填处理翡翠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图2-2-19为充填处理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官能团区内,除绿松石中羟基、水分子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外,在2930cm-1、2857cm-1处显示由外来高分子聚合物中vas(CH2)、vs(CH2)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其苯环伸缩振动致红外谱带多被v(M—OH)吸收谱带所包络。

4.相似宝石种类的鉴别

不同种属的宝石,在其晶体结构、分子配位基结构及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据各类宝石特征的红外吸收光谱有助于鉴别之。日常检测过程中,检验人员时常会遇到一些不透明或表面抛光较差的翡翠及其相似玉石的鉴别难题,而红外反射光谱则提供了一个快速无损的测试手段。利用红外反射光谱指纹区内硬玉矿物中Si—Onb伸缩振动和Si—Obr—Si及O—Si—O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经K-K变换)的波数位置及位移、谱形及谱带强度、谱带分裂状态等特征,极易将它们区分开(见图2-2-20)。

图2-2-19 绿松石与充填处理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经K-K转换)

图2-2-20 天然翡翠与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经K-K转换)

5.仿古玉的红外吸收光谱

一些仿古玉器在制作过程中,常采用诸如强酸(如HF酸)腐蚀或高温烘烤等方法进行老化做旧处理。经上述方法处理的玉器表面或呈白(渣)化、或酸蚀残化(斑)、或呈牛毛网纹状,对其玉质的正确鉴别往往带来一定的难度。利用“漫反射红外附件”有助于对这类老化做旧处理玉器进行鉴别。图2-2-21显示,由指纹区内Si—O、Si—O—Si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足以证实该玉器的主矿物成分为透闪石(标识为软玉)。

图2-2-21 仿古玉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经K-K转换)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原理是什么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经过红外吸收的干涉图,并对其进行傅立叶积分变换来获得被测物质的红外波段的光谱图,从而可以对该物质的元素,组分和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确定。和传统的色散型光谱仪相比,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以获得较好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目前学校和研究所里使用的红外谱仪基本上都是傅立叶变换红外谱仪(FTIR).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煤的红外吸收光谱常见的有三大类吸收峰,第一类为饱和烃结构吸收峰,包括700~720cm-1、1380cm-1、1460cm-1、2850cm-1、2950cm-1等;第二类为芳烃结构吸收峰,包括:730~900cm-1、1000~1100cm-1、1545~1600cm-1、3030cm-1、3050cm-1等;第三类为含O、S、N等杂环化合物的吸收峰,包括1100~1300cm-1(1290cm-1、1250cm-1、1170cm-1)、1650~1750cm-1、3200~3600cm-1等。对煤来说,其脂肪族结构中多缺乏代表海相源岩特征的长链烷烃-(CH2)n-中的C-C骨架的变形振动吸收峰(700~720cm-1),较多出现的是甲基(CH3)(1380cm-1)、次甲基(CH2)(1460cm-1)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和甲基、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分别为2850cm-1和2950cm-1);芳烃结构的吸收峰则都可能出现,但以1000~1200cm-1(代表芳环C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1450cm-1、1600cm-1(代表芳烃中-C=C-基团的伸展振动吸收峰)和3030cm-1、3050cm-1(代表芳核上次亚甲基(CH)的面内伸缩振动吸收峰)比较常见。而含杂原子的吸收峰以3200~3600cm-1(代表酚、醇和羧酸中OH基团、水中的OH基及NH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常见,而且比较强。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认识程度,红外吸收光谱在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见表7-2;研究区石炭—二叠纪煤中不同显微组分的类型参数特征归纳于表7-3。

表7-2 红外吸收光谱在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综合表

表7-3 研究区不同显微组分红外光谱参数

注:K—孔古4井;X—徐14井;D—大参1井;C—太原组;P—山西组;D—基质镜质体B。

一、角质体

角质体的化学成分是角质和蜡,其中角质是一种生物聚酯,为一种不溶饱和羟基酸聚酯,具有高聚合特征,是植物所产生的最稳定物质,其氢含量可达10%左右。尽管其生烃活化能较高,但其表层的可溶烃类和蜡质却能早期生烃。从角质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图7-1)可以看出,其峰型比较简单,在波数1465cm-1、2846cm-1和2925cm-1处有明显而且较强的吸收峰,它们均是脂肪族结构的吸收峰,分别代表烷链结构上的CH3、CH2不对称变形振动(1465cm-1);脂肪族CH2对称伸缩振动(2850cm-1)和脂肪族CH2不对称伸缩振动(2920cm-1);而芳香族结构的吸收峰在谱图中都极其微弱,充分反映了角质体富氢贫氧的特征。在脂肪族结构中,以亚甲基的吸收峰最强,甲基和烷链结构上的CH3、CH2吸收峰也比较尖锐,这说明结构中含有一定的长链脂肪烃。根据峰面积求得的富氢指数ICH2高达64;其脂芳比高达21,按照脂肪族基团中的亚甲基和次甲基以生油为主(秦匡中,1995)的认识,充分说明角质体具有很好的生油能力。

据热模拟研究(金奎励等,1997),角质体中代表脂肪族基团的2950cm-1和2850cm-1吸收峰到260℃(Ro为0.72%)时就达到最大值,到360℃(Ro为1.22%)时仍然很强。从荧光性质变化与温度关系看,在260~290℃时,Q值变化最大,荧光光谱较乱,呈多峰状,到360℃时仍见有极弱的暗褐色荧光。这说明角质体在热演化过程中具有液态窗范围宽的特点。

图7-1 孔古4井山西组煤中角质体FT.IR谱图

二、树脂体

树脂体的主要生源母质是树脂和蜡,树脂主要化学成分是倍半萜、二萜和三萜酸类等树脂酸。树脂酸分子量小,分子结构简单,易于早期生烃(Snowdon,1991),而蜡的主要成分是更加富氢的长直链醇类和脂肪酸类合成的脂类,也是早期生烃的母质之一。因此,树脂体生烃比其他壳质组分都早。从谱图(图7-2)上可以看出,它与角质体的峰型、峰位及强度都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即主要由脂肪族结构的1460cm-1、2850cm-1和2920cm-1强吸收峰组成,代表芳核结构的吸收峰除了在代表芳烃中CH面外变形振动(810cm-1)有所显示外,其他峰位都很弱;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树脂体富氢的特征。但和角质体相比,在代表脂肪族CH2不对称伸缩振动(2920cm-1)及烷链结构上的CH3、CH2不对称变形振动吸收峰(1460cm-1)中有明显的肩峰显示,这说明在脂肪族CH2不对称伸缩振动(2920cm-1)的同时,伴随有脂肪族和脂环核CH伸缩振动(2900cm-1)和脂肪族CH3不对称伸缩振动(2950cm-1),根据对不同有机组分成烃动力学的研究,角质体具有单一的活化能。而树脂体则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表示结构上比角质体复杂一些。从参数类型看,各项参数指标值和角质体相比都明显偏低,尤其是富氢指数中的

(2950cm-1/1600cm-1,反映富含次甲基CH2的程度)变得很低。这种现象并不说明树脂体的富氢程度比角质体低,而是由于树脂体具有早期生烃特点造成的。即倾向于以生油为主的亚甲基、次甲基随着树脂体早期生油(实验样品Ro已达0.73%)已大大减少。但即使已进入正常的生油高峰期,树脂体仍然具有丰富的脂链结构,这些都说明树脂体的生油潜力比角质体更大。据热模拟研究,树脂体在镜质组反射率Ro为0.5%时就有渗出沥青体出现,其荧光可持续到290℃(Ro为0.87%),其CH2、CH3伸缩振动吸收峰的最大变化幅度是在230℃(Ro小于0.65%)以前,这些特征都说明树脂体在热演化过程中生烃比角质体早。

图7-2 徐14井太原组煤中树脂体FT.IR谱图

三、孢子体

孢子体主要由性质很稳定的孢粉素组成,它具有羟基、烯属双键和芳香结构特征(Given,1984),其化学组成也含有较多的脂肪族结构,属于富氢显微组分。但由于聚合程度高,其生烃活化能也相对较高,生烃较晚。研究样品中的孢子体以小孢子体为主,偶见的大孢子体在荧光下呈褐色—深褐色,说明已大量失去氢并出现芳构化。但小孢子体个体微小(一般<5μm),受测量微区(测量范围4μm)的限制,测试出的光谱图明显受光通量不足、信噪比低及周围其他组分信息的影响而复杂化。从谱图可以看出(图7-3),总体表现出代表芳烃中芳核的C=C骨架振动吸收峰(1545~1645cm-1)和对称弯曲振动(1350~1420cm-1)的吸收峰突出为特征,且前者峰型尖锐,峰强度较大;后者峰型较宽,强度较低。代表脂肪族结构的吸收峰仅在2900em-1有较弱的显示。虽然谱图因干扰太大而失真,但总的趋势可以看出,孢子体富氢程度远不如角质体和树脂体,相同热演化阶段其芳构化程度比角质体和树脂体高的多。从参数看,其各项指标(

)都比角质体和树脂体低,脂芳比为2.02,这说明作为煤中富氢组分,其生烃性能不如角质体和树脂体。孢子体的化学聚合程度较高,生烃活化能分布范围大,反映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据热模拟研究(金奎励等1997),孢子体在<290℃(Ro为0.87%)时,脂族基团不断得到加强,>320℃(Ro为1.04%),脂族基团吸收峰强度变小。290~320℃为最大生烃范围。

图7-3 孔古4井太原组煤中孢子体红外吸收光谱图

四、基质镜质体

分别选择孔古4井、大参1、徐14井的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基质镜质体进行对比研究。从光谱图可以看出(图7-4),基质镜质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脂肪族结构吸收峰、芳香族结构吸收峰、杂原子结构的吸收峰都有显示。在脂肪族结构中,代表脂肪族CH2不对称伸缩振动(2920cm-1)和CH2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普遍发育且二峰相联,表明基质镜质体中氢有一定的含量,而且以利于生油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较发育为特征,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从而论证了基质镜质体在本区煤成烃中的意义。芳香族结构中,代表C-O-C伸缩振动(1000~1100cm-1)的吸收峰尖锐、最强且有肩峰,其次是芳烃中芳核的C=C骨架振动吸收峰(1600cm-1)和烷链结构上的CH3、CH2不对称变形振动吸收峰(1460cm-1,区间值为1421~1480cm-1),而1460cm-1吸收峰的出现说明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脂族长链结构,这些脂族长链结构的出现证实了基质镜质体中超微类脂体的存在。在杂原子基因中,以含氧原子的3420cm-1吸收峰最明显,但峰型较宽,包容了从3200~3600cm-1的整个区间,因此,它实际上代表了含氧、含硫等杂原子的酚、醇、羧酸和水的(OH)伸缩振动,说明其中杂原子基团类型多而且以含氧杂原子基团为主的特征。

从孔古4井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的红外吸收光谱看,除了峰型宽窄和高低稍有差异外,峰位分布基本相同,但富氢参数和富链参数都表现出太原组煤优于山西组煤的特征。大参1井太原组和山西组基质镜质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在峰位方面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峰型和峰强度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代表脂肪族结构的CH3不对称伸缩振动(2920cm-1)和CH2对称伸缩振动(2850cm-1)的吸收峰,太原组煤的基质镜质体明显比山西组强的多,这充分说明太原组煤的基质镜质体比山西组煤的基质镜质体富氢。从各项参数指标看,脂芳比(1460/1600cm-1),

(2920/1600cm-1)都以孔古4井太原组煤中基质镜质体较好,而徐14井太原组基质镜质体和大参1井山西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相对偏低;从时代看,太原组比山西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的各项参数指标都相对偏高。

图7-4 基质镜质体的Micm-FT-IR谱图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结构示意图及介绍

如图: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主要由光源(硅碳棒、高压汞灯)、迈克耳孙(M6E1驯)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仅组成。核心部分为迈克耳孙干涉仪,它将光源来的信号以干涉图的形式送往计要机进行傅里叶变换的数学处理,最后将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

怎么看红外光谱图?

1,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饱和度 Ω=n4+1+(n3-n1)/2 其中: n4: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 n3: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 n1: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 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 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官能团特征吸收,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扩展资料:

红外光谱是分子能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线,而引起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检测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可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又称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3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近红外光谱仪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积累的资料也最多,仪器技术最为成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外光谱

(四)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1.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时,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因此,物质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的波长处就出现红外吸收峰。采用专用仪器记录下透过物质的系列红外光,就是该物质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法实质是一种根据物质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简写FTIS)是利用干涉图与红外光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干涉图和对干涉图进行傅立叶积分变换的方法来测定和研究红外光谱图的一种方法。

2.样品要求

(1)样品可以是加工成200目的粉末,也可用不加盖片的薄片或光片。

(2)用于以矿物结构、结晶度研究为目的样品最好采用挑选过的单矿物,以尽量减少其他矿物的影响。

3.地质应用

(1)矿物鉴定:利用红外光谱鉴定矿物是红外光谱在地学领域的基本应用。国际矿物及新矿物命名委员会规定红外光谱数据是矿物鉴定的基本数据。矿物红外光谱反映了矿物化学成分、结构特征等信息。从矿物光谱的谱带位置、形状、强度等特征,能判断矿物的类型或是哪一种矿物。如有相应的矿物谱库,则可通过光谱检索来确定矿物。也可参考公开出版的矿物红外光谱图集进行矿物鉴定。

(2)矿物类质同象及同质异象研究:类质同象是指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被其他类似的质点所代替,使晶格常数、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而结构型式并不改变。矿物类质同象出现一系列结构相同但成分规律变化的系列矿物,反映在红外光谱图中与之相关的吸收谱带发生规律性的位移。

同质异象是指矿物的多形现象,可作为地质作用的温度计和压力计,反映矿物形成环境的差异。成分相同但结构不同,反映在红外光谱上则有很大的差别。

(3)矿物中的水组分研究:红外光谱是研究矿物中水组分的有效手段。矿物中的水主要以分子水H2O、羟基,以及少见的H3O+形式存在,通过3000cm-1以上谱带的信息可以判断矿物结构中水的存在形式。

(4)矿物结构研究:红外光谱主要可用于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有(无)序现象研究,对于探讨矿物形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5)矿物结晶程度研究:随着矿物结晶度的降低,晶体内部结构排列变得不规则,对称性降低,反映在红外光谱上的特点是基团振动频率不再是几个固定的值,谱图上的吸收带加宽,谱带数量减少,由此可以判断矿物的结晶度。目前红外光谱法已经被用于石英、磷灰石、高岭石、三水铝石、锆石等矿物的结晶度研究;在研究陨石冲击事件的关键地质科技问题中,有研究者也采用了红外光谱法,利用黑云母和石英的结晶度变化过程表征冲击压力作用的变化。

(6)矿物中包裹体研究:研究矿物中的包裹体有助于了解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演化过程。利用红外显微镜附件对单个包裹体进行红外光谱法测试是研究单个包裹体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在石油地质中红外光谱法也被用于有机包裹体研究。通过测得的有机包裹体红外光谱图计算有机质的烷基链碳原子数和正烷烃直链碳原子数,从而能划分油气成藏期和确定油气包裹体的成熟度。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怎样数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微信号:Leeyo931201
咨询采购,报价(傅里叶红外光谱,应急,非道路,污染源排放,温室气体等检测,定量),请点击下方按钮。
复制微信号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18893790697 扫描微信 656823624